朱泥
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之精品、因主要成份含铁量高,矿石颜色普遍为黄色。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朱泥矿石又叫石黄石。
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1、红中略带黄;2、黄中略带红;3、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
从成品分析,朱泥壶的结晶度比红泥高出许多,烧成收缩率也比紫砂红泥高出80%以上(朱泥18--27%,紫砂红泥10--13%)由于收缩率大,使朱泥壶在烧成后壶体表面产生出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在经久使用后,又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在玩壶高手中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
朱泥壶从泥料制作到烧制成型,成品率大约只有60%左右,这就是连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朱泥壶的原因。
纯朱泥和红泥有本质的区别:
1、两者的性质不同。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挑选红泥中的石黄石。当然也不能一刀切,有些高级红泥也会具备朱泥特性。
2、两者的收缩比不同。红泥的收缩比是12%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接近30%左右。
3、两者的窑温不同。普遍来说红泥的窑温是1100℃,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朱泥温度也可适当提高,成色会更饱满,但成品率会下降。
4、两者的色泽、质感不同。红泥:红砂质感,略亚光。纯朱泥:亮度高,红略泛黄光,温润透明质感高。
5、两者的成型工艺不同。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纯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成品率极低,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灵动。
紫朱泥纯料
朱泥矿石中含有石红石,石红和石黄是伴生的,石红经过提炼可得纯料,可以做壶,石红的特点是含铁量更高,矿的比重很重,纯料石红做的成品壶成型烧制难度极高,简单说就是石红泥料完美品壶很难得。石红纯料的壶被称之为紫朱泥壶。紫朱泥壶正常温度1100度为紫色带一点紫红。如烧制2-3遍后成色出紫黑或黑紫色,更难得成品率更低。
原矿底槽清
底糟清名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
红皮龙
原名叫野山红泥,矿料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
原矿紫泥
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
原矿段泥
原矿段泥称之“老团泥”,矿石外观近白色,夹深绿斑点;除可当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筛成细颗粒,作为调砂效果之用;烧成后呈次鹅黄色,调之以黑泥颗粒即为芝麻段泥。高级段泥为本山绿泥,产地亦为黄龙山,矿石呈绿灰色,烧制后为金黄或者棕黄,又名黄金段或者本山段泥。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赞不绝口!
老段泥
老段泥 段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共生的意义是天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老段泥是经由长时间窖藏陈腐的熟泥。
天青泥
陶者谓之“青灰泥”,古云“天青色”,陶之色调呈蓝、绿、与灰之複合色,以烧成色命名之;较易与墨绿泥溷淆,为珍贵稀有泥料之一。原产于黄龙山大水塘,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在已不易开採矿量极少,在市場成品稀有;色泽呈青灰色,內含多种。
原矿清水泥
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
原矿红泥
红泥矿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氧化铁含量较高,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劣者杂乱阴霾,俗不可耐;红泥原矿坚硬似石,呈澹草绿色调,窑温略低,较适製作小件茗器,可爱灵动,深得世人喜爱。
青灰泥
青灰泥,为明末清初广为流传之泥料;近年来开採量少,故成品甚稀;成色或偏紫或偏蓝或偏绿,因满佈颗粒,触感特殊,玩家喜呼“鲨鱼皮”,是甚为难觅之特优级泥矿。
原矿紫茄泥
“紫茄泥”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藏紫轻红,清秀温润,泥中极品;惟玩家易与“拼紫泥”溷淆。
天茶星泥,又名“紫玉金砂”。此泥料为高等级优质的紫泥,成壶后,经泡养,温润光洁,古朴典雅如紫玉,掺合在其中的黄色段泥颗粒,似漫天的星星,或象纷纷扬扬的雪花,煞是壮丽美观,给人“紫玉金砂”之感。
大红袍
大红袍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大红袍是朱泥的一种,最具神秘色彩的极品朱泥之一,为濒临绝灭的极品朱泥。大红袍产于江苏宜兴丁山赵庄山、黄石黄岩心。此泥红艳夺目,刚挖出来时为鹅黄色,表面偶然能看到细小的铁质,还有点滴银心片。
大红袍泥性的三大特点:
一少,是说矿料极其稀少。从泥料的归属上来看,大红袍首先属于红泥类,其次属于朱泥类,被称为朱泥中的极品。原矿大红袍,零星散落在朱泥矿层中,没有单独矿层,通常在一个矿层面的几方土(嫩泥或朱泥)中也挑选不到几两。由于大红袍矿料源稀少,没有机械加工所需的量,故一般采用较为原始的小型石磨研粉,手工拌和成泥,经陈腐后才能使用。
二难,是说其难制作和难烧成。由于其黏性好,制作时泥料易沾工具,所以难于成型,若非朱泥好手,极难制作。大红袍难以烧制。它属于嫩泥范畴,二氧化硅含量少,泥性重,干燥和烧成线性收缩率较大,通常为20%左右,最高收缩率达到30%。烧成时如果温度把握不好,容易烧“爆”和开裂,所以成品率较低。
大红袍三氧化二铁含量极高,使得大红袍较一般朱泥作品,色泽更为鲜艳,但姹而不艳,红而不嫣。通常制品烧成后呈暗红色,经久泡养后,会越发鲜艳明亮,晶莹如玉。
三奇,是说泡养效果奇特。大红袍虽属朱泥,然而其砂性却是所有朱泥中独有的。所以质感强烈,透气性极好。使用初期,壶面水气升腾,有水珠渗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养,形成包浆后,则又无水渗出,足见其透气性的良好。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的紫砂壶,是很难有此效果的。从泡茶效果来看,尚无超越大红袍泥料的作品。
大红袍茶壶,成品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无以伦比;泥胚含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有朱泥极品之风采。用这种泥料制作的茶壶冲泡铁观音、普洱茶等,茶汤的色香味比在其他紫砂品中更胜一筹!